这所用百岁山矿泉水洗澡的学校,国学大师曾仕强创办,是中国最美的学校吗?
x
到罗浮山国学院附属学校去,本身就是一种享受。驱车上罗浮山,山顶云雾缭绕,路旁不时变换着种类的树木苍翠欲滴,打开车窗,负离子便扑面而来。人醉了,车停了,几番山回路转之后,学校忽见。
罗浮山在道教中被尊为天下第七大洞天、三十四福地,在佛教中是罗浮第一禅林。在这钟灵蕴秀之地,曾来过一位老人,创办了这所学校。
曾仕强教授是建国以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中宣部允许、在中央电视台系统讲述《易经》的人。曾仕强教授著作等身,一生写了100多本书,影响了上亿中国人。
学校的环境能影响一个孩子在最初认识这个世界时的心境。罗浮山国学院附属学校设有小学部和中学部两个校区,从幼儿园到高中,能贯彻孩子十五年的教育历程。两个校区都处国家5A级风景区罗浮山下,占地约68000平方米,依山而建,环水而居。
每天走在这样的上学路上,心情会飞起来吧。
学校开山平地,在山岭之间开辟出这块具有“天然氧吧”的运动场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相得映彰,在清晨的山间,呼吸着清新的空气,感受自然的静谧,一起练习国术——武术,享受中华文化、中国天地的美好。
除了教学楼就是运动场地,吆喝几个伙伴,踢几脚球、做几个游戏,让运动的乐趣随时随地发生。
这所学校充满了各种大自然赠予孩子的无价之宝,为什么说这里是一块宝地呢?
学校与百岁山矿泉水门对门,拥有相同的水源地,富含偏硅酸、锂、锶、钙、钾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,点滴皆黄金。孩子们能用真正的山泉水洗澡,最大程度与自然相处。
学校门口的水龙头,背靠“蚝墙”,随手一拧就是一瓶“百岁山”。旁边的家长接待室就是用这天然泉水沏茶招待,师生家长品茗谈天。校内直饮水源就更多了,夏日下来一口山泉水,爽不爽?
这里年日照时数可高达2000多小时,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,帮助孩子预防近视、增强免疫力、促进骨骼发育。空气中的“负氧离子”,是儿童发育、生长必不可缺的“天然维生素”。据监测,罗浮山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最高达14.5万个单位,位居全省第一,空气质量远超国家一级标准。
2020年9月全国小学生近视率36%,中学71.6%,而罗浮山国学院附属学校的近视率在5%以下。屋内窗明几净,屋外苍翠掩映,孩子怎么可能近视?
有近何必求远,校门外,就可以做研学基地了,光是校门外的一片土地,就够孩子们研究一阵子的了。大山赐予了我们美好的环境,也给了我们天然的课程资源。
“言传不如身教, 身教不如境教。”中国古代提倡“境教”,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。孩子们天真的脸庞,在苍茫山林和芳华秀美的背景板上更加令人感动,这种天人合一之态,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。
学校因地制宜,依据山势设置了攀爬网,其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“五禽戏”。孩子们在其间奋力攀越,状似动物,每天都能得到全身心的运动,回归自然,感受运动,让孩子具有自然之“野性”。
移步至学校的中心广场,“谢天谢地、不忘祖先、敬畏圣贤”几个大字横挂于国旗之后,是学校对中华传统智慧的总结凝练,希望在国学的感召下每一位师生都能够结合时代要求,不忘本、不自封,将国学精神承扬光大。
与自然相谐,学校践行生态化教育方式,建设学校《论语》广场、《易经》广场、《道德经》广场,浸润式培养有龙马精神的罗浮君子。孩子们在易经广场学易经,在卦墙上找自己抽到的对应的卦,研究卦辞。
走进教学楼,路过每一间教室,透过透明的落地窗都能看到课堂上老师和每一个学生热切地互动,20人的小班化教学,不知道会令多少校长们欣羡不已。
走进课堂教学,国学、国术、国医……国学主题课堂培养的核心是“国学思维”,不搞形式,关注底座思维的养成。一点一滴做事,一笔一划做人,每一课都是“先学做人”的最真实的诠释。
再到食堂看看,民以食为天,八卦状的餐桌,美观又实用,浸润式教育不放过每一个细节,让师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国学的魅力
很奇怪,在南方也能吃到这么地道的馒头,因为这是学校为了天南地北的孩子都能吃得舒服,聘请了南北各菜系的师傅们为孩子们共做一桌菜。当然为了丰富营养,黄色是大师傅用南瓜汁染成的。
精湛工艺需要良心食材,学校的食材、用油都是一流的,保证健康,这种诚信与良心,都是在给孩子们做榜样。另一方面,结合劳动教育的要求,学校也要求孩子们承担起劳动的责任,学做人、爱劳动、为家国。吃自己种的菜,才是最香的!
曾仕强先生在《易经的奥秘》中留下这样一段话:
人生只做三件事,知道此生为何而来,这是目标,知道如何完成,这是方法,知道如何做得更好,这是改善。三件事听起来简单,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,需要付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。
曾仕强一生都致力于中国的国学,并且从中总结出来管理学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,把深奥的道理用最通俗的办法讲给大众听。
他的读者说:“以前我们看他的东西,觉得大俗,那是我们没有感受到他的慈悲,他不计较给世人什么印象,他只要把他研究的东西给到更多人去参考,去学习,他这么讲,讲了一辈子,难道还不够证明吗?”
自古迄今,中华文化本来就是时时求变化,永远不固定的,中国人为人处世更是如此。在中国社会想要取得成功,必须先要悟透中国人独特的民族习性。
办学,是一份情怀与责任的延续。
那么,这所藏在5A景区里的学校,能够成为你心目中最美的学校吗?
如果你想来看看,那就上山吧!
● 十种平庸校长大盘点,你的学校“中枪”了吗?
● 刷屏了!对话“霹雳舞”局长:难道校长就该正襟危坐,不能做有血有肉的平常人?
● 哀悼!《中国大趋势》作者约翰 · 奈斯比特去世,他曾与校长会对话中国教育!
● 陶行知:春天不是读书天
责编 | 江光满客衣
排版 | 江光满客衣